本报中卫讯 (通讯员 卫组轩)“全长153公里的绿色‘锁链’成功闭合,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。”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,一场旷日持久的“人沙之战”正迎来历史性突破。作为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宁夏战役的核心战场,近年来,中卫市通过“引、育、用、服”四维发力建强荒漠化治理人才引擎,在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宁夏战役中迸发出强劲的中卫动能。
坚持借智登高,主动对接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,构建起“科研院所+本土实践”的协同创新网络,引进国家、自治区级荒漠化治理专家20余人,形成了一支涵盖土壤学、生态学、机械工程等多领域的治沙智囊团。发挥本土治沙人才的传帮带作用,培育本土青年治沙团队。组建一支由300余名农民工组成的“草方格治沙专业队”,通过系统培训麦草方格扎设、沙生植物种植等专业技能,不仅使本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还能远赴内蒙古、甘肃等地治沙造林并传授技术。
将重点项目作为人才施展才华的主战场。统筹植被建设、防沙治沙、水土保持等综合治理,依托宁夏中卫市腾格里锁边固沙技术推广、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等,打造治沙技术展示区、光伏治沙示范区、农田林网标准区等七大精品示范工程,明确人才技术负责制,让专家团队全程参与方案设计、施工指导、成果验收,为治沙人才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。鼓励人才将实验室“搬”到沙丘上,研发推广多项治沙新技术。“人工蓝藻沙结皮”将沙结皮形成时间从10年缩短至2—3年,“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”让苗木成活率从60%提升至85%。
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,建设“惠才通”线上服务平台,实现人才认定与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。建成“塞上江南人才温馨服务工作站”,提供人才项目申报、住房保障、子女入学等服务。认真落实党委和政府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,通过定期座谈交流、走访慰问等方式,帮助专家人才解决生活工作实际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