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艳剧照。 (图片由本人提供)
操场上,随着鼓点节奏,演员们起范、走势……学生们的目光被精彩的演出牢牢吸引住,掌声、叫好声不断——从去年进校园演出100场,到今年将达到150场,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艳和她的团队,是“秦腔进校园”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。
侯艳说她是为秦腔而生的。4岁起,侯艳就常常和身为固原秦腔剧团演员的母亲配戏,一板一眼、一招一式,很有艺术天赋。16岁,侯艳进入秦腔剧团,从小角色到台柱子,付出了艰苦的努力。
1995年,20岁出头的侯艳暂时告别舞台,辗转国内接拍电视剧、电影。扮演《大话西游》里的观音菩萨后,她片约不断。人前的光鲜和热闹,掩盖不住背后的孤独。“夜深人静时,我想起从小学习和热爱的秦腔,想着这么好的艺术,却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,委屈得不知哭了多少次。”侯艳说。
2000年,时任银川秦腔剧团团长的母亲鼓励侯艳重回舞台,她把侯艳多年拍戏攒下的钱全部用来给女儿请老师,让女儿重新学习和提高戏剧表演水平。侯艳说:“告别舞台5年,但我从未停止练功。再次投入到戏剧中,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快乐。”
辛苦努力终有收获。2002年,她主演的现代眉户剧《塞上南国人》荣获第二届“中国秦腔艺术节”剧目二等奖和表演二等奖。2011年,她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。
“荣誉和责任是相等的,我要为家乡做更多的事。”侯艳说。她开始尝试让秦腔重新走入寻常百姓家。“秦腔就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艺术,必须扎根基层才有生命力。”她带着团队走进偏远贫困山区,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。泥泞的土路上,她和大家背着行李、拖着箱子,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。晚上没有枕头,就用报纸裹着砖头代替,随便用木板搭个铺将就一晚。“看到老乡们看戏就像过年一样兴奋,我们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。”
宁南山区偏远山村的一位老人,曾看过她演的《窦娥冤》。多年后,老人让家人用轮椅推着又来看她的戏,拉着她的手不放。老人说,这也许是他这辈子看的最后一场戏,多远都要来。侯艳感动了,“群众对我们有这么高的期望,我们的每一场戏都要对得起他们。”
从去年起,侯艳开始实践“秦腔进校园”活动,她为不同年龄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演出计划,小学生重在参与,中学生重在学习,大学生重在传承。“传统艺术必须传承,在传承中谋求创新。”
侯艳说:“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,我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回报。”(记者 杨学农 龚其云 徐佳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