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吴忠市坚持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,充分依托各类政策,遵循本土人才成长规律,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,精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真正盘活用好本土人才。
注重政策激励,推动本土人才回流。针对本土人才重视程度不够、本土人才外流问题,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把本土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、重大战略推进结合起来,逐级压实责任。研究制定本土人才培养计划,5个县(市、区)因地制宜,分别出台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管理实施方案,从优惠政策、资金支持、激励保障方面着手,改善本土人才的政策待遇及发展空间,切实为返乡人才解决后顾之忧。在促进本土人才回流上做文章,鼓励和引导复转军人、大学生村官、务工返乡人员和回乡知识青年到家乡创业兴业。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、组织本土籍大学生参观当地重点企业等方式,吸引“走出去”的人才返乡创业,不断激发激活本土人才主战场、主阵地的内生动力。
注重平台搭建,完善本土人才培养。针对本土人才能力不强、素质不高的现状,联合市发改、工信、科技、农业等部门,在金积工业园区、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人才聚集区,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、博士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建设,为本土人才搭建创业舞台。结合我市发展现状和七大产业优势,提升宁夏自动化仪表院士工作站、宁夏亚麻籽产品及蛋白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等载体建设水平,培育本土人才发展平台。通过“走出去”开拓视野、“请进来”提升能力、“送出去”实施轮训等方式,举办各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25期。推荐在生产、教学、医疗等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赴浙江、湖南等地或区内各厅局挂职研修,推荐常占东等3名同志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,3人被授予自治区第四批“塞上英才”荣誉称号。
注重人岗相适,创新本土人才使用。针对本土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渠道不通,评选表彰弱化、职称评审“边缘化”等问题,通过强化激励保障、坚持精准选派、优化服务环境等措施,着力破解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难的问题。按照“以用为本”的原则,开展“吴忠最美科技工作者”“吴忠市金牌工人、首席技师”等本土人才评选活动。在本土人才职称评审方面适当放宽条件,打破以往以发表论文数量为标准的职称评审机制,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性、创造性,形成以贡献为导向的本土人才评价体系。对政治素质好、业务水平高、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本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,推选528名基层一线人才担任各级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。在市级新闻媒体对农村“两个带头人”等各类本土人才先进事迹进行宣传,充分调动了基层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的积极性,增强了本土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