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平罗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抓手,积极拓宽引才渠道,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汇集智力源泉。
刚柔并济,在“引得来”上下功夫。优化顶层设计。建立人才工作任务清单,制定招才引智考核办法,出台工业企业招才引智奖励细则,细化量化招才引智目标任务,解决引才制约问题,充分调动用人单位招才引智积极性。坚持全职引才。围绕农、林、水等县域急需紧缺专业,组织农业农村局、水务局、宁夏蓝田科技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“点对点”自主招聘,成功招聘10名农林相关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、18名分子标记和基因编辑学科人才。聚焦柔性引才。秉持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引才原则,通过技术咨询、项目合作、周末工程师等形式扩大人才“朋友圈”,柔性引进中国农大教授段青玲、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黄天勇等52名博士,中国医科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多所高校99名硕士研究生。
优化环境,在“留得住”上出实招。完善服务机制。优化政务大厅人才综合服务窗口职能,完成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,为人才落户、配偶安置、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的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创新政策举措。探索建立党委政府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制度,领导干部定期联系走访优秀人才,实地了解人才的思想动态、工作情况、存在困难和问题,积极协调为人才办好事、办实事、解难题。加强服务保障。投资593万元,建设高层次人才公寓30套,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可拎包入住的舒适居住环境;积极为福泰硅业滕宇、贝利特王永军等6名优秀人才争取自治区博士硕士补助及安家费32.05万元,为平罗县人民医院张喜龙等8人争取自治区中青年人才深造补助经费22.5万元,切实解决人才生活后顾之忧。
搭建平台,在“用得好”上求实效。编制下沉到基层。结合基层整合审批执法力量改革工作,将县直部门派驻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、水利工作站等197名编制下放,整合并入乡镇相关机构,乡镇编制总数较改革前增长41.6%。专家服务到基层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、瓜菜种植示范基地,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成立5个瓜菜产业指导组,深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。组织刘声锋等24名专家带项目、带资金、带技术常驻基层指导,落实良种良法,推进品牌培育。组织66名科技特派员形成“科技特派团”深入生产一线,帮助解决产业实际难题。能人乡贤培育到基层。选派162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,帮助乡村两级强组织、兴产业、抓治理、优服务。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156名、党员致富带头人929名,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525名,选配517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带富能人进村“两委”班子呈现集聚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