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十八大以来,宁夏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,指导全区各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“党建强、发展强”的目标,强化政治引领、提升服务水平,全面开展了“双强六好”党组织创建活动和星级非公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,有效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融合互促、协调共进,促进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。
理顺体制机制,突出抓好宏观指导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》。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,区、市、县三级依托同级组织部门成立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,统筹负责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,形成了上下统一、精干高效的领导体系。完善工作机制,建立直接联系服务非公企业党组织机制,区、市、县三级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联系服务非公企业党组织537家。各级组织部门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、工委委员单位密切合作,加强指导,形成了条块结合、优势互补、齐抓共管、全力推进的良好格局。压实主体责任,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市、县(区)基层党建考核内容,将组建党组织、提高覆盖率、创建“双强六好”党组织、抓园区党建作为考核硬指标,推动了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。
推进“两个覆盖”,着力提升有效覆盖。坚持经常性组建和适时集中组建相结合,在采取单独建、联合建、挂靠建等多种方式组建党组织的基础上,开展集中组建活动。2012年、2013年在全区开展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“百日攻坚”活动,强力推动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。加强督查指导,建立全区党组织组建季报制度,定期通报各地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情况。创新工作方式,以实施“531”归口党建工作为抓手,突出抓好5市的重点行业或产业、新型金融机构、交通运输行业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行业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。在道路运输行业探索开展了“挂牌评星”活动,在新型金融机构行业开展归口党建,指导成立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行业党委,取得显著成效。按照“重覆盖、更重覆盖质量”的要求,选派299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非公企业开展工作,实现了非公企业党的工作全覆盖。截至2016年9月底,全区14065家非公企业中,建立党组织3600个(其中,单独建立党组织2312个,联合建立党组织1288个),覆盖企业11498家,党组织覆盖率由2012年6月底的31%提高到81.75%,居全国前列。
强化政治功能,全面提升党组织规范化水平。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。突出行业特色,制定了《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实施方案》,设计了“七个一”“四引四促”等活动载体。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、党组织按期换届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。强化党课教育实效,召开了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“两学一做”微党课观摩交流会。大力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。按照《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研究制定了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星级评定标准,指导全区非公企业开展了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,对党组织进行评星定级,推动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对标创建、晋位升级,有效提升了党组织规范化水平。加强阵地建设。推动全区按照“有场所、有设施、有标志、有党旗、有书报、有制度”的“六有”标准,建成综合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42家、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1876个,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、强化党员教育管理、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指导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,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、引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、推动企业发展贯穿于党组织活动始终。
深化服务载体,持续强化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。坚持把“围绕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、服务非公企业健康发展”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深入推进“双强六好”创建活动,区市县共创建非公企业“双强六好”党组织289个,培树了一批可看、可学、可信的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,有力增强了党建工作围绕中心、服务发展的保障能力。服务非公企业转型升级。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,各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引导企业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,用足用好中央、自治区有关政策,组织党员职工开展岗位竞赛、科技攻关等活动,推动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,实现转型升级、健康发展。通过建立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责任区”,开展“为党旗增辉、为企业增效”“兴企金点子”等活动,使党建工作有效融入企业生产经营,充分发挥了新时期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提升行业服务水平。结合道路运输行业、新型金融机构行业实际,探索开展了归口党建工作和“挂牌评星”活动,有效治理了道路运输行业顽疾、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,使新型金融机构党组织在引领金融企业发展、防控金融风险、凝聚员工人心、培育诚信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助力脱贫攻坚工作。宁夏固原市结合实施农村“两个带头人”工程,确定了固原天启薯业、宁夏佳立生物科技、西北药材等10个规模较大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,通过产业引导、技术培训、资金倾斜等措施,扶持“做大”农业龙头企业,延长产业链条,带动了当地群众精准脱贫。
建强骨干队伍,全面提升能力素质。紧紧抓住提高骨干队伍专业化能力这个关键点,不断加强党组织书记、党务工作者、党员和出资人队伍建设。加强党务骨干队伍建设。通过内部选举、组织选派等方式,把一批政治素质好、组织能力强、懂经营管理、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选配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。探索设立党建工作论坛,举办了全区第一、二届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论坛,促进党组织书记学习交流。依托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浙江省委党校、福建省委党校等各类院校,累计举办党务工作者培训班687期,参训人员3.8万人次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。坚持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,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广泛开展了“双培双推”活动。加大发展党员力度,向非公企业不断加大倾斜力度注重把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、一线优秀职工、知识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。在全区44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开展了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试点工作,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经验做法。加强对出资人的教育引导。把非公企业出资人纳入全区人才教育培训规划,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。2016年4月,在自治区党校举办了3期非公经济转型升级暨出资人培训班,对760多名非公企业出资人进行了培训,帮助他们认清形势、掌握政策,坚定信心,得到自治区党委、政府、政协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。关心出资人的成长,推荐384名政治素质高、社会责任感强、符合条件的出资人担任县级以上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其中1名担任十八大党代表、3名担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、78名担任自治区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。